【编者按】
饮食里,有人间。食物联结的,不止是味觉感官,还有环境、时令、过往和希冀,一道菜的繁盛与凋零,食风的奢侈或衰败,都是一个地区政治、经济、生态以及文化的侧面。
从最微观到最宏观,饮食串起了最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最抽象的文化风俗。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,对社会所感到的欢悦。
为了体味食物与湖南人之间所蕴藏的社会,品读专栏策划推出“潇湘五味”系列文章,从五种食材入手,洞悉湖南发展的幽微之处,以湖南人的舌尖,咀嚼一片土地的发展。今日推出第一篇“往来·品味”。
“春色三分,两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”这词并非说茶,倒是像茶。坐水,沏茶,蜷缩着的茶叶旋即在沸水中舒展身子,上下浮沉,茶香袅袅,端杯喝出或绵长或娇嫩的诗意。长于尘土的叶与水邂逅,酿成了这三分春色。
从茶的产区,到无茶之地,路因茶而生。茶是包容的,在不同国度、不同种族、不同文化的人手中,茶,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。无论在故乡,还是远方。
茶,是尘土与流水的邂逅,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是东方与西方的交流。一壶茶,或清或浊,人都能从中观到自己与世界的往来。
一杯茶,淌出一条路
“山崖水畔,不种自生。”大山大水的益阳,是浓缩的湖南,当武陵山脉、雪峰山脉与洞庭在益阳相遇,一场有关茶的传奇,将在这里上演。
是的,安化境内拥有世界上85%的冰碛岩,这种形成于6亿多年前“冰球期”的岩石内夹杂着砂石和小生物化石,富含锌、硒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。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里说:“上者生烂石”,岩茶是世界公认的上品之茶,冰碛岩茶更是上之上者。
于是,有了黑茶,有了安化。有了一条响着驼铃声声的茶马古道。
绵绵山脉,莽莽榛榛,这一条路茶商们一走就是千年。“百步九折萦岩峦”也好,“砯崖转石万壑雷”也罢,只知这山一程,水一程,心中仍挂记着身后倚门人;所幸风一更,雪一更,送去的茶香丰盈了雪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。
如今,马蹄印记和脚下的糙石一并被风蚀得模糊了,川藏线与滇藏线的开通抢去了汤显祖笔下“羌马与黄茶,胡马求金珠”的繁荣与风光。“茶马互市”虽远,但益阳安化之茶却从未搁浅。
这是湖南唯一的一条民间贸易通道,也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。即便光影穿梭,繁华不再,但一路走过的黑茶,却从此走出了益阳,走向了远方。
(云上茶业。图/金牛来了)
一片叶,观照一颗心
黑茶的制作,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。
安化高马二溪村,黑茶最正宗的原产地之一。这里,春季大雨初歇,谌昌松便和儿子上山采摘制作黑茶的鲜叶。
当天采摘的鲜叶,必须当天赶制。他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杀青,使用油桐树桠制作的茶杈翻炒出茶香,放入木质机械中揉捻。随后渥堆、烘焙、紧压、捶打,双手较量着时间的同时,时间也在和茶叶默契的合作,日晒夜露,鲜鲜嫩嫩的茶叶转化成铁色的黑茶,品质、内涵、风味、营养得到全面升华。
而他,只是这里的茶人群像之一。
“一页白沙溪,半部黑茶史”,众览白沙溪茶人群像,始有心得,形之所附,魂之所存,皆黑茶。
湍急的资江水,一路滚滚而来,流到了白沙溪茶园转了一个弯,便变得温柔起来。江水舒缓而开阔,仿佛也沾染了满江的黑茶香气。
抗日战争爆发之际,安化黑茶产销脱节,“不可一日无茶”的西北地区面临茶荒危机,白沙溪茶厂应急而生。
近80年的风雨飘摇,白沙溪激流猛进的背后是白沙溪人日复一日的坚守。一次,质检部的一名刘姓技术人员在对下线的产品进行抽检时,发现有一个批次的十余块手筑茯砖茶出现发花偏少、茶砖硬度偏大的情况。这样的茶砖若是在别的茶厂,可能会当做成品通过质检流入市场,可这名刘姓技术人员近乎偏执地花了两天时间,将这十几块手筑茯砖茶从库房的上千块成品中找出来,并将这些茶砖带到离厂区几十米外的白沙溪中销毁。
这是他们对待一片茶叶最质朴的初心。
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,茶,是人,处在草木之间。茶,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,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。茶人,因茶而生,以茶为伴。种茶人,采茶人,制茶人,饮茶人,他们的命运因为一杯茶连接在一起。真正的茶人,深知这茶香的源头,其实不在双手,而在心间。
(安化黑茶。图/金牛来了)
一字“湘”,熬出新滋味
一品千年,安化黑茶里,有从前的湖南,更有往后的远方。
在茶人不变的匠心下,资江沿岸大大小小的茶行演变为四家活化石般的老字号。然而有的却在历史的转角中戛然而止。
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湖湘,晋丰厚传承人谌小丰回到安化,打算凭一己之力,着手延续老晋丰厚的辉煌。
自掏腰包,没有工人,茶厂办起来了。经过一年多的打拼,黑茶打开了新疆的销路,一块4斤的砖茶,可以兑一头羊,他的生意很快火了起来。
八十年代中期,酉州茶行工人的月薪达到100多元,而当时粮食也就1毛钱一斤,“村里面的(生存)问题都解决了,发工资我们用麻袋装钱”。安化第一台东风大货车、第一台奔驰,都出现在谌家。1985年,酉州村里每一家都有了电视机,那是谌小丰专门到长沙采购来的。
同样变革的还有白沙溪,这家在抗战之际出现的茶厂,经历改革开放的改制后,重新发掘、承接黑茶的历史,第一片黑砖茶,第一片茯砖茶,第一片花砖茶都在这里诞生。沉寂多年后,黑茶由边销变畅销,重现了市场生机。
如今,安化黑茶不仅成了安化首个百亿产业,更通过茶叶的附加值,带动了整个县域的发展。从黑茶+扶贫,到黑茶+旅游,再到黑茶+文化,一条成熟的产业链,在安化定型。
茶市斯为盛,人烟两岸稠。一条茶路,讲述着味蕾里的故事,也记录着一代代人的悲欢与时代的变迁。
但兜兜转转,不忘的是一颗初心,是安化黑茶里的“湘”字品牌。
这个“湘”字,也让茶成了媒介,外面的世界涌入,这里的传奇流出。
“一带一路”扩大了外围的需求,安化黑茶开始出现在国外的餐桌,而这远远不够,坚守在安化的茶匠们明白,文化走出去,还要融进去,只有当安化黑茶在外国的土壤中熬出新的滋味,这片“湘”字号的天赐黑茶,才算真正带着湖南人的初心,走向远方。
但他们从来不曾担心,因为,好山、好水、好人,有好茶。
(采茶女。图/金牛来了)
喝茶,是简单的事,也是复杂的事,从简单到复杂,从复杂回归简单,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,一直在变。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,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,那些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,优雅、朴素,那是让现代人可以触碰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。
茶的世界,人来人往,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,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,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,有的人重建了与祖先的联系,而更多的人把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茶的馨香,在千年或一瞬里往来,跨越万里茶路,我们停留,或者,奔向远方。
文/邓琛(红网“品读”专栏特约作者)
来源:红网益阳站
作者:邓琛
编辑:罗玉林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tea-wap.rednet.cn/content/2018/08/31/449390.html